Search

今天原本是想好好念數學+打電動的QQ 就被cue到了
為了增加這篇文的價值,避免淪為廢文(...

  • Share this:

今天原本是想好好念數學+打電動的QQ 就被cue到了
為了增加這篇文的價值,避免淪為廢文(?),我來聊聊我自己覺得我和gamma之間的差異好了。

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共同點在於我們對於投資的第一性原理看法很一致。

我們都同意超額報酬是零和,所以要去關注你的交易對手,重要的不是投資哲學,是專注在思考有什麼優勢,瞭解那些地方能跟別人拉開差異,只去專注這些重要的事情,放棄其他與其他人拉不開的地方。

但差別在於我們方法是完全兩個方向,我投資在均值回歸,投的是不變,gamma投的是變化,是嘗試找出有機會的勢。也因為這層差異,gamma cover的股票我都沒有買XD(只是來看梗圖&學習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和看主編嘴人的?XD)

所以研究方向就會蠻不一樣的,投資不變的關鍵就是要先算出中長期的狀況,我分析的重點會在為何公司會回到過去的輝煌,短期只是在找催化。而我觀察gamma的做法我會覺得主編對於未來是一個模糊、大概的狀況,分析研究專注的點在短期,包含可以看賣方的數字就知道分析師大概是怎樣的預期(WTF 怎做到的),觀察高頻數據的變化,嘗試找出高速增長曲線的開頭去介入,因為這段是市場最容易misprice的段。

目前個人還是會覺得gamma的方法對我來說有點難學啦,就是需要很高頻的追縱相關公司,但對我來說,我是一個不太喜歡處理太多高頻數據和細節的人,我一直都是抱持著時間要盡可能地放在不太變的事情上(這樣才能累積),但這條路對我來說也快到盡頭了啦,目前手上的學習計畫大概排到明年中,把數學/量化投資的坑填完,投資比較恆常不變的事情應該就幾乎全碰過了。到時候可能再回頭研究一下這種需要比較高頻關注cover公司的相關技巧吧?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揀貝人,80後男孩,價值傾向的實證主義者。 曾任投信量化研究員、壽險產業研究員,現在在實業圈負責管理公司閒置資金幾十億台幣部位,主要投資美股,但仍會關注中港歐。
View all posts